新华社对国家级中国茶文化首席非遗传承人罗大友进行了深入报道,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烈反响,阅读量迅速突破93万,再次将这位茶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推向公众视野。

 

 

罗大友的人生经历丰富而传奇。20世纪70年代初,他投身军旅,参与多次大型军事演习,在辽宁海城、河北唐山抗震救灾中表现英勇,荣立战功。从部队转业至中央直属大型企业后,他凭借出色的管理才能,担任党、政、工、团中层领导,并三次登上全国表彰大会的领奖台,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

 

 

出于对历史的深刻洞察,罗大友对茶文化萌生了浓厚的热爱。他察觉到,自鸦片战争后,中国茶文化在大陆出现严重断代,海外遗存也支离破碎。为此,他花费数十载光阴,踏访全国56个民族聚居区,系统梳理各民族饮茶习俗,足迹遍及福建、云南、浙江、广东、四川、湖南、贵州等各大茶区。他深入钻研茶叶品种、制作工艺,创新性地将中医养生学、易经五行学与人文科学融合,提出 “正确饮茶一生不得疾病” 的核心理念,把茶从普通饮品升华成“万病之药”的健康哲学。

 

 

“这养生,那养生,不懂喝茶白养生。”罗大友用一句顺口溜道出了茶饮在中华养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。罗大友的养生理念融合了中医、易经与人文科学。他常强调:“中国茶分红、黄、绿、白、黑、青六大茶类,各有各的偏性。饮错了茶比吃错了药问题还严重,只有正确饮茶才能饮出健康来。”

在推动茶产业发展进程中,罗大友率先倡导“南茶北移”战略,并在山东日照、青岛崂山、山西垣曲等地建立示范基地,指导茶农采用无污染种植技术,助力乡村振兴。作为 “茶文化进万家”的积极践行者,他将传播茶文化视为终身使命。他受聘为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,在人民大会堂、国家会议中心等重要场所举办讲座,还走进机关、军营、社区普及茶文化。他提出的“茶和天下”“天下茶人是一家”等理念,经《文化强国》、新华社、人民网、《人民代表报》等权威媒体传播,成为新时代茶文化的标志性符号。

 

 

在国际舞台上,罗大友同样成绩斐然。他以中国代表团成员身份出席世界华商大会、中蒙文化交流展、法国巴黎奥运会开幕式、中俄文化交流年等国际活动,将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推向世界。英国牛津大学、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国际机构纷纷邀请他讲解中国茶文化。他与海外茶人深入交流,推动中国茶技、茶文化在国际饮品市场成为高端象征。

罗大友的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,被《人民日报》赞为“当代茶文化大师”,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终身评委、国礼茶技鉴定师等荣誉。面对诸多赞誉,罗大友始终保持谦逊,他强调:“茶文化传承并非个人功绩,而是民族赋予的使命。”他积极呼吁建立茶叶生产“无污染、高标准”的行业规范,大力促进茶文化与文旅、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。

 

 

如今,罗大友依然奔波在传播茶文化的道路上。他带领中国茶文化研究院团队推进“茶文化数字化工程”,致力于让中国茶成为全球共享的健康饮品,让茶文化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。从抗震救灾的英雄到茶文化传承的杰出使者,生动诠释了“茶人精神”的深刻内涵。

罗大友的故事,随着新华社93万阅读量的报道视频,继续飘香万里。

 

来源:央视线

标题: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罗大友: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

地址:http://www.yangshinews.com/yscj/821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