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线官方网站特别报道
八奇怪才——张玉杰

中华代代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在治病救人及医学研究的道路上,在我国文化艺术创新上,张玉杰先生步履坚定,踏实从容,几十年的勤奋努力,克苦钻研,使他窥探到了文化艺术和医学领域的诸多奥秘,他博采众长,开拓创新,在吸取古人文化艺术和医学精华的基础上,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,推陈出新,勇攀高峰!

八奇怪才张玉杰:以残缺之躯书写生命华章当命运在他出生时便刻下"四肢双残"的烙印,张玉杰却用半个世纪的光阴,在医学与艺术的星河中点亮了属于自己的星座。这位1956年生于河北行唐的传奇人物,以"奇人、奇才、奇医、奇效、奇书、奇画、奇诗、奇歌"的"八奇"之名,在残障的枷锁中破茧成蝶,成为横跨中医非遗传承与国礼书画创作的双重大家。他的生命轨迹,恰如笔下那幅《大熊猫》——看似憨态可掬的表象下,藏着突破物种界限的生命张力,被中国邮政与美国邮政共同选入珍藏版邮册,成为跨越太平洋的文化使者。


一、银针为笔:在疼痛医学领域开辟新境河北医学院中医本科毕业的张玉杰,将中医古方与现代微创技术熔铸一炉。他独创的穴位注射疗法,以"靶点给药"的精准理念治疗顽固性疼痛,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证为非遗项目。1998年第七届中国专利博览会上,其研发的"心脑复苏胶囊""玉杰哮喘冲剂""溃疡必克胶囊"三项中药专利斩获两金一优,其中"心脑复苏胶囊"对中风后遗症的改善率达89%,让千余名患者重获生活尊严。从忻州二轻职工医院到太原泽祥医院,他执掌过四家医疗机构的院长印信,门诊日志上记载的37000余个康复案例,构成了一部立体的《本草纲目》现代注本。




二、丹青为药:象形书画里的生命疗愈在艺术世界,张玉杰以"迟悟道"为笔名,将医学的精准与艺术的空灵完美融合。其象形书画独辟蹊径,笔下大熊猫不仅有工笔细描的毛发质感,更暗藏中医经络图的抽象线条——《竹林七贤图》中每片竹叶的倾角,都暗合人体十二正经的走向。这种跨界创作使其成为国宾礼一级书画艺术家,作品被三军仪仗队、海军司令部及多国领导人收藏,2020年经国宾礼艺术市场鉴定委员会评估,其国礼画作品达20万元/平尺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他将画作义卖所得设立"玉杰康复基金",已资助236名贫困残疾患者接受治疗,实现了从"医人"到"医世"的升华。






三、精神为炬:残缺身躯里的圆满人格先天性四肢双残的躯体,反而成为张玉杰淬炼精神的熔炉。为练习针灸,他用牙齿咬住银针反复揣摩穴位;为精进画技,他将毛笔绑在变形的手掌上,在宣纸上留下十万次枯笔练习的痕迹。这种"以身为炬"的执着,使其同时荣获"传统熊猫画艺术非遗传承人"与"疼痛病穴位注射疗法非遗传承人"双称号,成为国内罕见的双料非遗持有者。如今69岁的他仍保持着每日坐诊4小时、创作3幅画的习惯,诊室外排队的患者与画室里飘出的墨香,共同诠释着"自强不息"四字最生动的注脚。从雁门关外的诊室到人民大会堂的展厅,张玉杰用银针与毛笔编织出跨越学科的生命哲学。当我们凝视他笔下那只攀援竹枝的熊猫时,看到的不仅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,更是一个不屈灵魂对命运的温柔反抗——那些看似残缺的线条,实则勾勒出最圆满的生命形态。正如他常说:"医者治身,艺者疗心,而真正的奇迹,永远始于不向命运低头的那一瞬。"这种精神,或许正是"八奇怪才"称号背后,最珍贵的时代注脚。
来源:央视线
标题:央视线官方网站特别报道 八奇怪才——张玉杰
地址:http://www.yangshinews.com/yscj/83468.html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