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87字,读完约3分钟
本报讯9月12日电(记者费)11日,颤音、标题指数城市品牌研究室和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发布了《短片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《白皮书》)。该白皮书基于近8000万个与mainland China 369个城市的城市形象相关的视频,通过分析广播量、打卡热度和收视行为等数据,解读平台上热门城市的形象构建。
据悉,这是中国第一份全面解读短视频时代城市形象建设的白皮书。白皮书显示,北京和上海在城市形象视频数量上领先,而重庆、Xi和其他新的一线城市在总播放量上更好。美食和公共服务的视频在用户中最受欢迎,流行视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最佳规则。80%以上的城市形象视频是由个人创作的,城市形象的提升呈现出“政府搭建舞台,人民唱戏”的新格局。
数据显示,在城市形象短片播放排行榜前三名的城市都是西部的中心城市,其中重庆113.6亿次,Xi 89.1亿次,成都88.8亿次。在视频播放量排名前15位的城市中,有9个是新的一线城市,即重庆、Xi、成都、天津、武汉、杭州、长沙、南京和郑州。南宁、昆明、济南、哈尔滨等二线城市也有优秀的影像视频广播,均进入前20名。
根据白皮书中颤音城市形象视频创作者的类别统计,前100名的视频中有80%以上是个人用户创作的,普通人成为颤音平台上城市形象视频的主要创作力量。
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宏表示,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理念的更新、传播组织结构和过程的重构,引发了城市传播的转型。随着短片的兴起,城市传播从以政府为中心的宣传转变为以公民为中心的自发传播,从官方话语体系转变为民间话语体系。
范宏认为,城市中最活跃的主体是人,人们巨大的交流潜力被颤音激活。其内容制作的ugc特色符合城市形象塑造的新趋势,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城市形象的共同塑造中来。
据字节跳动算术中心主任赵磊介绍,基于颤音的城市形象视频平均播放量是整个平台平均值的1.2倍,这表明城市形象内容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和喜爱。同时,借助颤音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优势,城市特色符号易于被用户发掘和制作,并通过推荐算法进一步广泛传播,吸引更多网民参与,成功初始化或优化城市形象
白皮书给出了一套城市影像视频拍摄的方法论——最佳法则,即bgm——城市音乐、饮食——地方美食、风景——景观、科技——设施与科技感。这四种符号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中,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城市形象,使城市符号更容易辨认。
除了具体的拍摄方法,白皮书还对颤音城市的整体营销给出了战略建议。白皮书指出,政府需要做好顶层设计,强化城市特色,成为城市形象的定义者,并鼓励人们广泛参与。同时,政府应遵循新的短片传播规律,在思维上用对话代替宣传,在内容上用故事趣味代替信息输出,在叙事上用演绎代替复述,在拍摄习惯上用垂直屏幕代替水平屏幕。
根据白皮书,这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,动摇的声音“带火”的城市。这种更直接、更清晰的城市形象塑造方式也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吸引人才,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。在以颤音为代表的手机短视频平台上,反映城市形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多样,因此城市形象饱满、平坦,更贴近生活本身。(结束)
来源:央视线
标题:抖音联合清华发布“爆款城市”打造法
地址:http://www.yangshinews.com/ysxw/341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