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心烙画 传承非遗
——记绵阳市非遗传承人 张光生
在绵阳市非物质文化的瑰宝中,"兰生葫芦烙画"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熠熠生辉。而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光生,用他手中的烙铁,将温度与艺术完美融合,绘就了一幅幅精美的烙画作品,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烙铁为笔 温度作墨
张光生,1969年4月出生,中共党员,初中文化。作为绵阳市市级非遗项目"兰生葫芦烙画"的代表性传承人,他自幼受家庭熏陶,继承了祖上的烙画技艺。烙画,又称烫画,是用烙铁通过温度变化在葫芦、宣纸、木板等材料上作画。这种技艺如同国画一般,讲究"意在笔先、心如静水",通过不同的温度呈现出五种深浅不一的"墨色"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。
张光生目前主烙画系列,是市级非遗兰生葫芦烙画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。祖传纯手工绘画及制作工艺加师传创新性作品,木板烙画、葫芦烙画、蛋壳烙画、宣纸烙画及文创作品。兰生葫芦烙画创建传承人张光生目前授徒4人均在各自岗位传承和热闹工作中贡献自己,也是市民协会员和成都市对外友好协会会员。兰生葫芦烙画项目申报,二0一七年申报县级非遗,二〇一八年正式成为一名非遗技艺传承人,于一九二〇一八年并创办兰生烙画工作室,二〇二二年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,二〇二三年成功申报市级代表性传承人。传承技艺至今43年均在省市级及省外获奖,经各大媒体平台宣传推荐产生一定影响力,也给传承路上增加信心。二〇二年获县乡土文化能人证书,二〇二年参加海外美国纽约市大屏展播,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家进行推荐性相应在国际华人圈产生一定影响,在四川省首届农民工原创大赛中得优秀奖,在市级非遗传承人作品大赛中得优秀奖,省外天津市葫芦艺术节中得铜奖及银奖等。
张光生介绍,烙画不仅需要纯熟的技艺,更需要对美术有深厚的理解。每一笔的轻重缓急、温度高低,都直接影响作品的成败。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,让他的作品栩栩如生,充满了生命力。
坚守传统 勇于创新
作为四川省,市民协会员,张光生不仅坚守传统技艺,还积极参与省内外各项展示、展销和比赛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烙画艺术的魅力。他的作品题材广泛,既有传统吉祥图案,也有现代生活场景,展现了烙画艺术的多样性和时代性。
在传承中创新,是张光生一直秉持的理念。他尝试将烙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,例如在宣纸上烙画,赋予传统技艺新的表现形式;在木板上创作,则让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实用性。这些尝试不仅丰富了烙画的艺术语言,也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思路。
传承非遗 初心不改
尽管烙画技艺学习周期长、难度大,但张光生始终怀着一颗传承之心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这门古老的艺术。如今,他不仅致力于创作,还积极收徒授艺,培养新一代传承人,让烙画技艺薪火相传。
张光生常说:"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,而是一代人的责任。"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,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树立了榜样。
从初中文化的普通手艺人到非遗传承人,张光生用烙铁书写了自己的艺术人生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非遗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技艺本身,更在于传承者的匠心与坚守。在张光生的手中,烙画不仅是一门技艺,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与弘扬。未来,我们期待在他的带领下,"兰生葫芦烙画"能够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来源:央视线
标题:匠心烙画 传承非遗 ——记绵阳市非遗传承人 张光生
地址:http://www.yangshinews.com/yscj/810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