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化时代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网络金融知识了解不深、风险意识相对薄弱的特点,使老年人对新兴数字资产的好奇心理,打着“未来货币”“高额回报”的旗号编织各种诈骗陷阱,实施网络金融诈骗。

【案例详情】

 2024年5月16日,郭某通过股票QQ群认识一个名叫“庞XX”的人,添加QQ与对方联系后,对方声称自己是“大X证券”的工作人员,随后对方给被害人推荐一个名为“大X证券”和一个名叫“企聊”的社交软件APP,被害人下载注册登录并向“大X证券”APP充值,随后被害人按照对方给出的“内部信息”开始在“大X证券”APP内购买股票赚钱,第一次通过银行卡充值50000元建仓,后续充值时“在线客服”称可通过购买黄金来完成加仓,随后被害人按照对方要求购买黄金19次,共计39万余元。当被害人想将账户中的钱转出时,却被提示无法操作,被害人联系“庞XX”询问原因,对方称他没有缴纳服务费所以无法提现,被害人遂向“庞XX”提供的账户转账33万元,之后对方又称可以充值52000元开通一个会员通道,能够插队优先提现,被害人充值后,对方又以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为由拖延提现,被害人又一次转账72000元后,发现APP无法登录,才意识到自己被骗,遂报案,被骗总金额885933元。

【案例分析】

一、虚 假身份与平台:诈骗者常伪装成“券商工作人员”“资深分析师”,推荐非官方应用商店下载的“山寨APP”(如仿冒券商、基金名称的软件),这类平台无金融监管牌照,后台可随意操控数据。

二、稳赚不赔”的高息诱惑:以“内部消息”“短线暴涨”“保本高收益”为噱头,承诺远超市场正常水平的回报(如日息1%、月赚30%),利用受害者“赚快钱”心理下套。

【风险提示】

一、强化风险意识,牢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

不存在“保本高息”的理财产品,不贪图“一时收益”而因小失大。在进行投资理财时,不轻信通过网络论坛、微信群、QQ群等传播的“小道消息”及无合法资质的机构或人员。对于陌生来电、邮件推销等非正规网络途径诱导的投资行为,要保持高度警惕,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,不随意下载非官方应用商店上架的APP。

二、审慎核实信息

通过国家金融监管总局、证监会官网,核查机构是否有合法金融牌照,拒绝在“三无”平台投资。对“内部消息”“专家推荐”存疑,可通过正规券商客服、财经官方平台验证,不盲目相信QQ群、微信群里的“盈利截图”。

三、维护自身权益

在遇到诈骗时,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,最大程度降低自身损失。掌握关键证据,尽快报案,寻求警方帮助。

(案例来源:https://www.163.com/dy/article/JLFQBL0S0514CTAF.html)

来源:央视线

标题:以案说险|警惕数字时代新“骗局”,守牢养老钱袋护晚年

地址:http://www.yangshinews.com/yscj/83077.html